一、柳琴的演奏有哪些特点?
柳琴的演奏技巧,右手有弹、挑、双弹、双挑、扫拂和轮奏等,左手有吟弦、打弦、带弦、推拉弦和泛音等,其指法符号均与琵琶的指法符号相同。
二、柳琴戏王三姐赶集原唱?
歌曲《王三姐赶集》
原唱:歌海组合
歌词:
王三姐年来我就二十一呀
手提着包袱去赶集呀
带卖那个鞋袜子呀
黑线女 歇在那个小院屯呀
一针一线做得真是细呀
管穿管穿包你满意呀
要穿那个你就穿上试试看呐
穿不上就放在包袱里呀
小妹妹我不生气呀
要不嫌那个小妹妹的手艺差吔
剪个鞋样做一双呀
小妹妹我来帮忙呀
家住在凤阳府淮河湾王家集
说个对象种田不出力呀
小妹妹我不中意呀
我要他年纪轻能干活脾气好
对我真心又实意呀
小妹妹我才满意呀
小妹妹我才满意呀
三、柳琴介绍?
柳琴,弹弦乐器。又称柳叶琴、金刚腿、土琵琶。中国传统乐器。原流行于苏、鲁、皖等省。现流行于全国各地,以山东临沂及苏北一带为主。属唐代以来在民间流传的梨形音箱弹弦乐器之一种,其外形、构造、奏法均与阮相似。
最早的柳琴,构造非常简单,由于柳琴的外形非常民间化,中国老百姓亲切地称它“土琵琶”。
四、柳琴指法?
1.右手指法与符号。柳琴以拨子拨弦发音,其主要方法为:弹挑拨子向下为弹弦,拨子向上为挑弦,弹和挑皆为柳琴勾右手基本技巧。 撇拨子由子弦至缠弦,向右急速撇进如一声: 扫、撇可在演奏中交替使用。 2.双音与和弦的运用。 双音在相邻两根弦上,在同一把位中,可以自如地弹奏同度,大、小三度,纯四度,纯五度,大、小六度以及八度双音。如果双弦中有一个是空弦音,则弹奏起来更为方便。 三音和弦在相邻的三根弦上,可以弹奏三音和弦。在演奏中,和弦转换不宜过频。下列为柳琴上较易演奏的三音和弦:
四音和弦 演奏四音和弦应尽量利用空弦音,且和弦应尽量少变换。下列为较常用的四音和弦:
白符头是空弦,黑符头是按弦. 柳琴发音清脆、粗犷,表现力丰富。可演奏抒情、宽广的音调,亦可演奏技巧难度大的乐段,是民族乐队中重要的高音弹奏乐器,也是一些地方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柳琴亦可独奏。但因它的音量不太大,参加乐队时要注意音量平衡的问题。
五、柳琴作者?
柳青(1916年7月2日~1978年6月13日),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当代著名小说家。他早年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奔赴延安。抗战胜利后,任大连大众书店主编。解放战争后期,又辗转回陕北深入生活。解放初期,任《中国青年报》编委、副刊主编。1952年任陕西省长安县(今西安市长安区)副书记,并在长安县皇甫村落户达14年。“文革”期间,遭受残酷迫害,被迫停止工作。一贯深入生活,几十年如一日生活在农民中间,有着丰厚的生活积累。他的小说大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代表作《创业史》。
1978年6月13日,柳青逝世,享年62岁。
2019年9月23日,柳青长篇小说《创业史》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中文名
刘蕴华
别名
柳青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16年7月2日
逝世日期
1978年6月13日
毕业院校
陕西省立绥德师范学校
职业
作家
出生地
陕西省吴堡县
代表作品
《创业史》
六、柳琴之父?
王惠然
“柳琴之父”、宁波籍著名民乐艺术家王惠然先生于6日逝世。 王惠然先生,宁波镇海人,1936年生于上海,是著名民乐艺术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一生致力于民乐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他首创首演的琵琶曲《彝族舞曲》、柳琴曲《春到沂河》《幸福渠》等作品传遍大江南北,风靡海内外,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名曲,培养、影响了众多民乐艺术人才。
七、柳琴口诀?
柳琴D调定弦是4141,一弦和三弦的1 就是空弦,2就是第二个品,3是第四个品;二弦和四弦的1在第7品,2在第9品。柳琴,弹弦乐器。又称柳叶琴、金刚腿、土琵琶。中国传统乐器。原流行于苏、鲁、皖等省。现流行于全国各地,以山东临沂及苏北一带为主。 属唐代以来在民间流传的梨形音箱弹弦乐器之一种,其外形、构造、奏法均与阮相似。
八、柳琴教学?
1.等距离
我们把被弹挑的弦作为中心点,向下弹时的弹片的位置与向上挑时的弹片的位置分别作为两个相应的点。
2.等角度
等角度是指右手弹弦时与琴面板形成的夹角要与挑弦时与琴面板形成的夹角的角度相等。
3.等力度
等力度是指弹弦与挑弦时要保持相同的力度,只有作用力相同了,才能产生相同的音量。
九、山东柳琴戏民间小调
<>山东柳琴戏民间小调
山东柳琴戏,又称山柳琴,是中国山东地区特有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它以柳琴为主导乐器,搭配说唱、歌唱和舞蹈,向观众呈现出浓郁的山东地方风情。柳琴戏中的民间小调,更是其独特之处。
山东柳琴戏起源于明代,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流传于山东各地,尤以潍坊、济宁、淄博等地最为著名。柳琴戏的演出形式多样,既有全剧演唱的“大曲”,也有抒发情感的“小调”。其中,民间小调是柳琴戏中最具民间色彩和自然真实的表达形式。
在山东柳琴戏的民间小调中,表演者通常只使用柳琴伴奏,没有其他乐器的加入。它以朴实的语言和简单的旋律,描绘了山东民间生活的点滴细节。这些小调既有叙事性质,讲述具体的故事情节,也有抒发情感的性质,表达人物的内心体验。
民间小调的歌词多以对白的形式出现,句式简洁直接,常常采用山东方言,给人一种亲切感和亲近感。尽管它的语言不那么正式和规范,但正是这种朴实和真实,让观众更容易与人物产生共鸣,进入剧情中。
而在旋律方面,民间小调常常借鉴了山东地方民歌的曲调,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它的旋律通常简单明快,易于流传和传唱,既具有山东地方音乐的特点,又充满了民间音乐的韵味。
柳琴戏的民间小调不仅与山东地方文化密切相关,还与社会生活和民间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以浓厚的地域特色和饱满的民间情感,向观众展现了山东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百态。
在这些小调中,我们可以听到农民的歌唱、劳动者的辛劳、媳妇儿们的牵挂、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等。这些题材广泛而丰富,代表了山东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世界。
柳琴戏的民间小调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变化。虽然近年来,受到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冲击,山东柳琴戏的传统演出正在减少,但柳琴戏的民间小调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
如今,一些柳琴戏团体和艺人为了推广和保护山东柳琴戏的传统,纷纷将柳琴戏的民间小调进行录音、制作CD,并通过网络和其他渠道进行宣传。这些努力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到山东柳琴戏的魅力,并加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总的来说,山东柳琴戏的民间小调是中国戏曲中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它以朴实的语言和简单的旋律,真实地描绘了山东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使得柳琴戏成为山东地区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