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去北极?今年7月马上还可能遇到一批中小学生:
当然,就算有钱,想去的也来不及了。说话这会儿,行前培训都要结束了。
孩子们在北极干什么?我单纯好奇一下,你好奇不?
咱们不聊内卷和躺平,不激动哈。就单纯好奇一下,他们去北极能干啥。
话说我刚在北京做科技教育相关工作时,距今十年前,就有面向中小学生的北极产品了。当时就觉得,这帮人真有钱!
因为略知一点点,所以,我从2011年就开始南北极研学的一家,找来今年暑假北极旅行的产品看一下。
为啥看这家的呢?因为北极南极产品火了后,加上游学研学概念的发展,很多旅行社或游学公司,各种复制改编——北极反正有个圈,进了圈的都算北极……所以你还会看到有的“北极研学”在加拿大,在俄罗斯……
这家相对悠久点儿,专门做极地科考研学的,在2021年,也就是今年,行程如下:
第1-2天,第5天:
单从线路上来看(不考虑教学内容),就是在冰岛和挪威的旅行线路上,增加了研学常去的三大板斧——各类馆(例如博物馆等)、大学及科研院所、各类公司或工厂。
例如,
这个北极研学第一天是国内飞冰岛,第二天是冰岛大学、地热发电场、辛格维利尔国家公园。
某旅行网站上的【冰岛雷克雅未克+挪威奥斯陆+卑尔根10日8晚自由行】中,第一天国内飞冰岛并塞了个景点(蓝湖),第二天是辛格维利尔国家公园。
对吧?研学线路,加板斧—— +冰岛大学,+地热发电场。
再如,
这个北极研学第五天是从冰岛雷克雅未克到挪威奥斯陆,落地奥斯陆后,行程是奥斯陆市政厅、挪威极地博物馆、奥斯陆大学。
某旅行网站上的自由行,行程中也有奥斯陆市政厅,等其它景点。
对吧?研学线路,加板斧——+奥斯陆大学,+挪威极地博物馆。
第3-4天:
至于第三到第四天去了哪儿,行程上没说,但看做什么的介绍是:瀑布、冰川、热泉、火山地貌、生物。
回到旅行社自由行的路线,看看在冰岛还能干啥:
有俩大瀑布↓
有俩冰川公园↓
至于火山地貌和热泉……冰岛就是个火山岛,组成冰岛的岩石都是火山岩…火山温泉一家亲,冰岛温泉数量,也就全球第一吧。
所以,就只是很豪的学生旅游团吗?别急,我们接着看↓
第6-7天
我个人理解呢,是登船要从朗伊尔宾,所以奥斯陆到了朗伊尔宾又设计了1天冰川和化石山。
为啥又去了个冰山呢,我还特意搜了下,可能是因为大且常用的研究目的地?
还有化石山。靠山吃山,靠化石山吃化石,当地也是有产业链的,一条龙服务:
第8-13天
第八天到第十三天,是整整六天的海上和陆地参观考察。
这个是“学习”特色更明显的内容。网上找了一些图片,可以看到,估计是按线路,海上陆地,结合资源,进行各种参观、观察、体验、简单的探究学习之类。
虽然是官网上放出来的图片,但因为有未成年人,考虑到这个问题和回答下的各种情绪,还是尽量用了不露脸图片或打码。
从科考船上下皮艇,估计不是登岸、近距离观察就是取个水样啥的。
讲解观察和测量某种岩石
这个看上去是遥控器接了电脑,估计是类似航拍或潜拍之类既时传像?
这个我看懂了,电子温度计测了个温度,估计是地热温泉。
这个是苔原上做了个样方统计,不知道是调查植物还是什么,因为后面一张图还有用试剂。
但我的目光被后面的狗拉车吸引……
因为进行了很多关于生态的内容,加上现在极地污染也是一个热点,所以最后还安排了一天关于周边工业污染的内容。
第15-17天:
最后返回奥斯陆,估计安排个讲座+学生汇报,最后一天大家放松划水,然后回家。
当然了,以上纯属我根据行程和官网的照片瞎猜,欢迎有直接经验的小伙伴们补充。
这17天行程之外:
说白了,所有的类似的北极产品,都是在北极旅游的成熟线路上,结合当地成熟的极地旅游项目资源和地接服务,再加以研学化的改造。
剩下的,就是看资源整合的能力。例如国内各科学院和大学专家老师的资源,当地的人无我有的资源渠道,以及后续产出的资源和质量(例如论文、竞赛、申校认同度之类)。
高昂的费用,也不是一次旅行完事儿。还有前因和后果——从寒假持续到暑假,再加上后面写写论文竞竞赛什么的。
如何看待去北极的毕业旅?卷不卷,躺不躺:
前文这个产品,我看来,这就是一个高端旅游+研究性学习+行业产业链。产品本身,其实挺好的。
题目中的那群朝阳小学生毕业旅行,可能还没这么复杂,也许只是个高端亲子游产品——去玩一圈儿。
这类产品你但凡搜搜,各种路线各种价位,还真不少,还真不是北京专享,就是贵点儿。
至于如何看待,那就是羡慕吧?毕竟但看路线、特色风光、极地内容,谁不差钱不想去呢。
南北极旅游产品一直都有,高端高额的旅游产品也一直都有,为啥小学生去北极旅游,就听起来让人“别扭”呢?
正如题目详情中所截的图:
文字背后,我听到的声音是:
我小学毕业后苦读3年初中3年高中,4年大学3年研究生4年博士,说不定还延期了,说不定毕业后又干了几年……奋力跑了快二十年才跑到南极科考,发现旁边是一小学生。
就和当年特火的“我奋斗了N年才能和你一起坐着喝咖啡”,一样的道理。
结合最近的“躺平”,接着说下去就是:
有人出生在终点,还跑啥呀,躺吧。
作为一个普通老母亲,非公非编无老本,背着房贷背着四老一小,也累啊谁不想躺啊。但,
不谈国事,单从作家长的个体角度聊聊,躺不躺,卷不卷呢:
教育要看脚下,也要看远方。
看脚下,识时务者为俊杰,毕竟学校教育系统与升学就业紧密相连,内卷之下也要立足。
看远方,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长大后,家庭和学校教育都基本结束,但教育的结果会内化于自身,长久影响一生。
让孩子在学校内学好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想办法利用好家庭和校外资源,尽量让孩子在生活的世界中,也有更多的体验机会、学习机会。
让孩子读的书活起来,用起来。纸上得来和躬行实践,互相联系,互相质疑,互相促进,互相激发,让他对真实的世界有兴趣,有感受,有体验,对孩子是有好处的。
带一点儿教育元素的“旅行”,只是其中的一种选择。
这个旅行,不一定是跟旅行社的旅行。甚至,连“远方”都不用去。
谁的脚下,还不是个别人的“远方”。
用另一个回答中让我哈哈哈哈的说法:那北极地区国家的娃,难道生下来就躺赢了不成。
教育中的资源和方式,要看形式,也要看本质。
孩子能拥有怎样的资源,可能家长条件各有差异。
孩子适合什么样的方式,可能又因每个孩子特点而异。
孩子获得怎样的本质,可能又会殊途同归。
北极的化石山,挖化石,除去一些特定的地理地质与生物上的不同,化石本质上关于古生物,关于地质,关于化石形成,关于研究意义等等。
孩子去不了挪威的化石山,支持他阅读图书,看纪录片,像我的话带他去南京当地的地质博物馆,古生物博物馆,跟个栖霞山附近的化石小分队活动体验一下,也挺好呀。
孩子看不了冰岛的火山,对火山感兴趣的话,咱先从地大物博火山也有一些的祖国本地开始,也挺好呀。
孩子没机会在北极苔原上做植物样方,在城市里公园里甚至小区里找块儿地方,体验下方法和原理,也挺好呀。
随着近些年的发展,其实儿童教育类的社会资源,也在慢慢变多。就拿南京的某图书馆来说,一个图书馆,每个部门全年有80场社会教育公益活动的要求,更别说一些商业运营的资源。甚至乱花渐欲迷人眼,到了需要家长挑选和甄别的地步了。
当然了,不同地区的情况可能不一样,但整体来说,类似教育资源和选择,是向越来越多的方向发展的。
卷和躺:
卷和躺,都是我们处理外界与自身关系的一种判断与选择。
如何判断与选择,受社会的影响,也与我们自身有关。
正视存在的问题,不放弃更好的可能,保持外与内的动态平衡,也是一种选择。
时而站起奋进,时而躺下休息,时而躺着卷腹……作为普通人,人生不就得一边穷目远眺,一边见机行事,一边自得其乐么。
啊,至于孩子的小学毕业旅行怎么搞……根据我有限的经验,只要让一帮孩子,和好朋友们一起,不上课结伴出来住几天玩几天,随便干什么他们都会开心得不得了呢。
只有大人才会为北极不北极的浮想联翩,烦恼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