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油画的发展史?
油画作为外来画种,400年前被意大利传教士带来中国。在明朝时起先并没有得到中国画家的重视,也没有得到很高的评价。直至乾隆年间,来中传教并在朝廷任职的传教士不在少数,比较有名的当属意大利人郎世宁、法国人王致诚等,他们是中国宫廷第一批外籍画家。清同治年间,传教士在上海土山湾设立孤儿院并设图画馆传授西方绘画技术,后孤儿们长大离院成为第一批中国习得油画技艺的本土画家,这一批人中有一位名为周湘的画家,在上海先后办起中西美术学校及布景画传习所。丁悚、乌始光、刘海粟、张眉荪等人曾在此学画。这是中国学习西方美术教育的开端。刘海粟、乌始光后建立上海图画美术院也就是南京艺术大学的前身。同时,许多没有机会接受训练,又缺少油画材料的学画者,往往从摹绘油画印刷品入手,并使用各种代用颜料、油料,绘制基本上是中国传统风格的油画作品。直到出洋学画的青年陆续回国,这种局面才有所改变。
二、中国钢盔发展史?
现代军用钢盔是由古代头盔演变而来的。在冷兵器时代,头盔能可以有效地防护箭、棍棒、刀枪等兵器的伤害。现代军用钢盔最早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当时一名法国士兵为了保护自己的头部免受炮弹破片的伤害,情急之中拿起一口军锅扣在头顶上,保全了自己的生命。法国将军亚得里安得知后深受启发,遂指定专人研究军用头盔,于1914年制做出了第一款现代军用钢盔。至此,现代军用钢盔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
中国军队使用钢盔的历史较长。在20世纪20一40年代,旧中国军阀割据严重,武器装备纷繁杂乱,军用钢盔亦然,因此当时装备的可谓“万国造”军用钢盔。当时国内的各种势力从国外进口过数种钢盔,据考证:当时国内大致有英式、德式、法式和美式军用钢盔,当然还有其他国家生产的军用头盔。
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放军其实一直在使用着旧军阀、侵华日军及国民党军队遗留下来的军用头盔,相比之下,解放军官兵使用侵华日军遗留的军用头盔较多,其原因在于中国人与日本人同属于亚洲人种,日军的头盔设计起源是根据亚洲人的体貌特征而专门生产制造的,因此解放军官兵比较喜欢使用日本的军用头盔,同时,解放军也在使用遗留下来的德式头盔、美式头盔等。
自20世纪60年代末起,我国开始研制新一代属于我军自己的单兵制式头盔,到了80年代初,GK80型钢盔开始大量装备解放军,由此,打破了我国军用头盔“万国造”的局面。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篇章,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增高。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也在不断地进行,从“徒步化”到“信息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小米加步枪”到“武器装备智能化”的发展史。因此,解放军的新款军用头盔也不断地被研发、制造,我军在20世纪90年代研发出新一代QGF02 芳纶头盔代表着我国的军用钢盔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三、中国磷矿发展史?
经过60余年的发展,中国磷化工行业走过了一条由进口产品到出口产品的发展之路,实现了由进口大国向制造大国的历史跨越,成为世界磷肥生产大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精细磷酸盐也在世界崭露头角。
“料浆法”磷铵技术诞生结束了中国中低品位磷矿不能直接生产高浓度磷肥的历史;溶剂萃取净化湿法磷酸技术的研制成功
四、中国水井发展史?
中国遂宁悠久长远的历史。水井也有几千年的文化与历史啦。
五、中国报纸发展史?
中国报纸的发展史
一、唐代
唐《开元杂报》是开元年间发行的邸报,该报系雕版印刷,质量不是很高。本身原无报名,因其发行时的年号是在开元年间,后人便称其为《开元杂报》。“杂报”是邸报的别称。
二、宋代
宋代的报纸称谓很多,有“邸报”、“朝报”、“邸抄”、“进奏院状”、“状报”等,“邸报”是其中最通用的称呼。“邸报”的内容主要地皇帝的诏书命令、起居言行、中央政府的法令、公报,官吏任名赏罚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报。
“邸报”的发布要受中央政府的严密控制。宋朝的“邸报”大部分都是手抄的,宋代周麟之著《海陵集·论禁小报》对此有相关描述。
中国报纸的出现_中国报纸的发展史
三、明末
明末,活字印刷术开始用于“邸报”印刷。清初顾炎武说:“忆昔时‘邸报’,至崇祯十一年(1638年)才有活版。”
四、清代
“邸报”普遍采用活字版印刷。因为用木活字印刷,印刷质量不佳,有的字体歪斜、墨色漫漶,校对也不够精确,错字较多。但因内容新颖,销量居然不错,西方印刷术传入后,我国遂改用铅字版印刷。
五、中国近代报业
中国印世界第一份报纸——天宝四年(公元745年)1582年,约明朝末年时在北京有第一份私人出版的报纸;
第一份官方报纸———《北洋官报》(1902年,天津设立总局全国发行)
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香港中外新报》(1858年,香港);
第一份商业性报纸———《香港船头货价纸》(1857年,香港);
第一份我国境内出版的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广州);
第一份英文报纸———广州记录报(广东记事报)(1827年,广州—英文);
六、中国新闻发展史?
在中国新闻史上,“新闻”一词最早源于北宋末年出现的小报。北宋末年,一些中下级政府官员和书铺主人秘密合作,将未经官方审查的邸报或不准备发表的消息,私自以“小报书之,飞报远近”。当时人们私下把这种小报叫做“新闻”。从此,新闻这个名词就与报纸联系起来了。
七、中国工程发展史?
纵观我国工程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以称为“创业期”,时间大致划分为1949-1960年,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没有工程机械制造业,仅有的几个作坊式修理厂,也只能修理简单的施工机,到1960年之前,工程机械行业仍未形成独立行业。受国家政策影响,在“一五”时期,工程机械的需求量迅猛增长,机械制造部门生产的产品远远不足,此时,当时的建筑工程部、铁道部等工业部门开始自行生产一些简单的工程机械。
第二阶段则可以称为“形成期”,时间为1961-1978年,工程机械局、工程机械研究所纷纷成立,与此同时,出现了一批三线企业。
第三阶段可以称为“全面发展期”,自改革开放过后至1990年,伴随着国家基本建设的投资规模和引进外资力度的不断加大,一机部、建设部、交通部、铁道部等部门共同成立了全国工程机械行业规划组,负责统一协调工程机械行业的各项发展事宜。此后的几次改革,实现了对工程机械行业的全面管理。
第四阶段可以称为“快速发展期”,时间为1990-2004年,在这个时期,机械制造企业慢慢意识到只有好产品是不够的,还需要及时完善的售后服务,此时,他们开始搭建自己的销售渠道。此外,工程机械代理商应运而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群体,他们与众多的国外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合作,成功吸取了外国先进的管理方法和运作经验,逐渐成为优秀的工程机械代理商。2004年,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工程机械快速发展的势头有所遏制,工程机械将进入调整阶段。
第五阶段被称为“高速发展期”,2005年之后工程机械行业经过调整,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一批中国优秀工程机械企业开始想国际型、规模型、综合型大企业方向迈进。同时,国际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兼并和兴办独资企业的势头也愈加猛烈,外资企业在中国遍地开花,国有品牌的崛起,使工程机械行业竞争呈现全面国际化的状态 。
八、中国劳动发展史?
生产劳动是人类所特有的、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突出特点的改造自然物质活动。它既是人专与自然之间属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活动的过程。
生产劳动是人类历史的物质基础,是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的新派别”。
首先,生产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①劳动决定了从猿到人的转变。
②劳动决定了社会关系的形成。
其次,生产劳动是整个人类社会得以生存的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一文中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再次,生产劳动是社会发展的源泉。
劳动本身是一种经济活动,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学的进步,文化的昌盛和艺术的繁荣。
总之,劳动、生产的观点是唯物史观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九、中国真丝发展史?
中国历来有着丝绸大国的称呼。纵观中国历代丝绸史,丝绸文化已有千年。丝绸不仅仅是中国特有的民族产物,更是全人类的智慧结晶。浅谈丝绸史话,品鉴精粹艺术文化。
一、丝绸起源历史
远古时期,黄帝有一位名叫嫘祖的妃子能把蚕丝织成绸。在嫘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种桑养蚕,织成丝绸,逐步结束了以兽皮为衣的时代。后来,蚕丝业大力发展,人们为了感恩嫘祖的功德,把她奉为“蚕神”,受到人们的世代景仰。
二、最早的丝绸实物
中国最早的远古丝绸实物被发现于1926年,是一颗被割掉了一半的丝绸茧壳。这件实物一经出土引起了考古界的巨大轰动。茧壳为什么被一分为二?茧壳的年代是否属于仰韶文化时期等。这虽然是远古丝绸的见证,但也同样留下了诸多谜题。
随后,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中又都发掘出了一些最古老的丝织品。这些丝织实物的出现说明了我国养蚕织丝的历史非常悠久,而且距今已经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
三、先秦时期的丝绸
我国夏、商、周三代的丝绸织物传世实物非常少,一般都是从玉器、青铜器、泥土中推断当时的丝织技术。
从战国之后的丝绸技术逐渐提高,而且出土的丝绸品中也可以体现。
四、汉代的丝绸
绸,起源于西汉时期。汉代的丝绸可以用蓬勃发展形容。汉代的丝绸织品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中,而且也有专员负责为皇家生产丝绸。当时的三大丝绸中心是长安(设有东西织室)、山东、四川。
汉代的丝绸工艺中以锦和绣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工艺水平。汉武帝时期,珍贵的丝绸并不是上层贵族的专属之物,平民百姓也开始经营丝绸作坊。当时各家各户栽种桑树养蚕,成为了汉代最普遍的民间手工业。
五、古丝绸之路
1.张骞-丝绸之路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贸易通道。由于这些贸易品大多是丝绸因此又称之为“丝绸之路”。
2.海上丝路
汉武帝在派张骞出使西域的同时,又开拓了海上丝路。海上丝路,东通日本,南通东南亚、阿拉伯。由于这些贸易品种不仅有丝绸,还有香料,因此又称之为“海上丝香之路”。
六、唐宋丝绸
唐宋时期的丝绸业十分兴盛发达,是我国丝绸手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
唐代官府经营的丝绸品生产,由织染署全面负责管理。当时在全国各地还有地方管辖的织锦坊。唐代的丝绸织品样式、花色、数量、加工方法等方方面面都是精益求精。唐代的绫罗绢布还有一个用途就是作为货币使用。可见唐代的丝绸地位非常重要。
宋代的官营丝绸规模远超唐代。除京城,全国还有很多生产丝绸的作坊。宋代的民间丝绸也是空前发展,其中专门从事丝绸生产的家庭作坊也是不计其数。
唐宋时期我国的丝绸织品已经达到锦上添花的繁荣期。无论工艺、产量、品种都是一流。此时丝绸的对外贸易发展也是如鱼得水,这一时期丝绸业对社会的贡献注定被历史所铭记。
七、元明清丝绸
元明清三代的丝绸业继续向前发展。全国各地的丝织品都兴旺发达。工艺水平也较前朝有了更大发展。织作机构的匠人也是日益增多。随着逐步的发展,南方地区的丝绸品比北方更胜一筹。
八、现代丝绸-杭州丝绸
中国的丝绸到了现代工艺更加高端。其中杭州丝绸质地轻柔、色彩美丽、富有弹性而驰名中外。杭州丝绸不仅是杭州市的特产,也是我国的标志性产品。
十、中国职校发展史?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起步。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的职业教育诞生比较早,但多是以子承父业、家族传承的形式存在,1886年开设的福建马尾船政学堂,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职业教育机构。1917年,黄炎培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与陶行知组织的“中华教育改进社”和晏阳初组织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一起致力于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培养技能型人才,我国引进了苏联的中等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教育模式,中等专业教育和技工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964年,刘少奇同志“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思想再次推动了各类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是在文革时期遭受了灭顶之灾。
三、我国职业教育的转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一大批普通中学改为职业中学,中等职业教育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但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和高校扩招等内外因的作用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停滞不前,许多职业学校再次改回普通中学。为了扭转局面,中央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举措,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国的职业教育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