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集市问答西部乡村集市网

中国描绘宋代汴梁城集市的风俗画是?

203 2024-11-16 21:54

一、中国描绘宋代汴梁城集市的风俗画是?

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及其两岸繁华热闹的市井景象和优美的乡村自然风光。整个作品以长卷的形式,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这也正是因为它采用了散点透视的构图法才能将整幅作品点染得如此生动形象。

二、中国描绘宋代汴梁城集市的风俗画是什么的什么?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北宋时代的都城汴京又叫东京开封府,是在五代时后梁、后晋、后汉和后周四代建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汴京从唐代后期起,就已成为黄河中游的水陆枢纽。因为当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已逐步南移,长安和洛阳两京的物资供应,很大部分来自江淮流域,而汴河正是连接江准、运输东南地区物资的重要水道。

汴京南有蔡河(惠民河)沟通陈州、蔡州和淮河中游;东有五丈河(广济河)通山东济水流域;西有金水河(天源河)与郑州、洛阳相接。因此,当长安和洛阳两城因战乱遭到破坏后,汴京就很自然地代之而兴。汴京有内外三重城池。最里面的一重是皇城,又称大内”,城周长九里十八步,引金水河和五文河水为护御河。南面的丹凤门、北面的玄武门和东、西华门大街,与内城、外城相接。

内城又名旧城,周长ニ十里一百五十步,街道的布局成“井”字形,最繁华的街市都分布在这一带。外城又名新城,亦称“罗城”,是五代末年后周世宗柴荣时扩建的,周四十八里二百三十三步,面积比旧城大四倍,有十三座陆门和七座水门,外有宽达十余丈的护城河。这是我国都外围有完整的人工护城河系统的开始。城南最热闹的大街,是从皇城丹凤门外宣德楼起,经内城朱雀门到外城南熏门止的“御街。

尤其是横跨汴河和河之上州桥与龙津桥之间的一段最为繁华。“州桥夜市是汴京有名的夜市。闻名中外的相国寺,也就坐落在州的东北。东华门大街因通向山东曹州方向,又与五丈河大体平行,水陆买卖都很繁盛。留存至今的开宝寺“铁塔”(色琉璃砖塔),以及宋微宗利用“花石纲”所筑成的“民”都位于街北五丈河的北岸。城内还有一些斜向的繁邻道,是顺着河道的流向和商业区的发展而形成的。

汴京的工商业以消费性行业占绝大多数,主要是皇室、官僚、商人和士大夫的著修享乐之用。如高酒有七十二家,称为“正店”,还有为数众多的小饮食店,歌为“脚店”。当铺到处可见,金银彩的交易场所更是“星字壮,门面广”,每次交易都在千万缺以上。在著名的寺内,每月开放五次作为市集,卖珍异兽、家用什称、画文具、服装刺以及土产香药等,交易非常兴。

有多处被称为“瓦子”的各种游艺场,大的瓦子可容几千人江湖艺人演出各种染则、健戏、皮影戏、诸官调、小、说书和杂技等,还有卖药、卖卦、旧货和卖小吃的,混杂其间,日夜开张。汴京城内的一切工商业,主要是为剥除级服务的。汴京城在我国古代的城市发展史上是有其突出地位的。它改变了汉、唐以来城市中封闭式的坊里制度,形成开放式的大街小巷。

人们不再居住在由高大坊墙围绕的坊里,可以向街开门和沿街设店。集中的市场建置也被打破了,商店分布到全城各处,甚至御街两侧也发展成为繁华的商业区。北宋政府还取消了“夜禁”,出现了兴旺的夜市。留传至今的著名宋画一一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长卷,就是从一个局部反映了当时汴京城的社会状况。图中描绘了从新城东水门七里外的郊区,经过热同的城区,一直到西水门外皇家花园金明池的汴河两岸风光。

郊区的风貌有农田、村含、酒店和汴河中的船只和纤夫。汴河两岸的行人马,熙熙攘攘。画面中最热闹的是东水门外的“虹桥”。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门外七里日虹桥,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艘(hu。或,油漆用的颜料),宛如飞虹。,与画卷中所绘的虹桥完全相符。桥上桥下人群接踵。桥头有用席棚临时搭成或用大伞遮阳的饮食推、刀剪推和其他杂货摊。桥下两侧有临河的茶座和酒店。

有些骡马、车、轿正在桥。逆水而上的大客船,正在与桥洞下的激流作斗争。画卷中的东门城楼,是建造在城墙上砖合和木平座上的。城楼的外槍和平座上,都使用了复杂的斗拱结构。城门的门洞里有一队载货的骆驼正在步前进。城内街道的两侧,分布着密集的饮食店和诸般杂卖店,有的还标明“孙羊店”、“刘家上色沈檀”等店号名称。还有卖花的、卖剪刀的、卖弓的和卖卦的各类人物形象。

街上的行人中,有穿短衣的劳动者,有骑马的官员和坐轿的仕女,以及侍从人员。总计在全长五米多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等,牛、马、累、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辆左右,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