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集市问答西部乡村集市网

演奏《纳西古乐》的乐器是什么?

145 2025-03-08 10:21

一、演奏《纳西古乐》的乐器是什么?

【世界最古老的音乐之一】

  在丽江县纳西族的音乐文化中,有一种驰名中外的纳西古乐。据考证,这种古乐起源于公元14世纪,它是云南省最为古老的音乐,也是中国或世界最古老的音乐之一。纳西古乐是纳西族人民在接受以儒道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明影响下而创建的艺术结晶。

  纳西古有三个特点:一是曲目(音乐)古老,二是乐器古老,三是演奏的人老,大部分都是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但近年也有少数青年知识分子热衷于纳西古乐)。听过这种三老古乐的人们不仅会感到纳西古东的古老和文明,而且还能体味到西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纳西古乐虽然古老,但500多年来却久盛不衰。其原因是它庄重黄雅,是一种高雅的文化艺术。对此,它不仅深受纳西族人民的喜爱,而且也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青睐。

  1995年10月,丽江纳西古乐队应邀赴美国、比利时、荷兰访问演出,一度轰动了西欧,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其广播公司在黄金时间大量播放了丽江纳西古乐;荷兰、日本等国专家或考察团还专程到丽江考察古乐,并著有专著。

【古乐流传】

  这种音乐在全国早已失传,因为它是一种道教经腔音乐(其它地方尚有零星存活)与儒家“雅集型细乐”的有机结合。元代以来的“细乐”是相对与“大乐”(粗乐)而言的;是相对于用不用唢呐而言的。“细乐”是儒家雅集型丝竹乐。这种不用唢呐的“丽江洞经音乐”则是区别于我国各地道乐体系的艺术珍品。其所以珍贵,是因该乐还保留了一部分在中原早已失传的辞、曲音乐。而这些曲调的歌词,如《水龙吟》、《浪淘沙》、《山坡羊》等则仅作为文学欣赏的古典汉语教材保留着,也就是说旋律本身早已失传。如《水龙吟》,原名《龙吟曲》,为北齐(562~565年)尚书郑述祖作:“……述祖能鼓琴,自造《龙吟十弄》……当时以为绝妙。”它是一首五弦古琴乐曲(《北齐书》卷26中的《郑述祖传》)。在盛唐时期李白(701~762年)《宫中行乐词》“笛奏龙吟水”句,又证唐时已将古琴曲改为笛子独奏曲《水龙吟》。而洪武十五年(1382年),皇帝朱元璋亲自重修了燕乐(通宴乐)中的《宴享九奏》,包括迎膳,进膳曲《水龙吟》。第二年(1383年)丽江土司木得(阿甲·阿德)到南京觐见朱元璋,就是说,木得72岁时在南京皇宫里受到款待。当时在皇宫进膳中听到进膳音乐《水龙吟》,皇帝还亲授木得“诰命”,并赐“诚心报国”银字金带一条、银牌令一面、金元宝六个(最高奖)、衣冠全服(见《皇明恩论录》、《明史·云南上司传》和《木氏宦谱》)。明代丽江壁画以及上述种种都说明:在明代已经道乐化了的江南文人丝竹音乐(包括唐、宋词曲音乐)开始传人丽江。那么,《水龙吟》的曲调是不是唐、宋的原型?1942年丽江纳西族学者周樊(字善甫,原洞经会会员)将南宋张炎的同名词,与丽江洞经音乐中作为“水供养”曲目《水龙吟》作了填配。按其格律、乐势、句逗和情调竟似“自己的脚穿自己的鞋一样匹配”,这是丽江纳西族音乐史上一件开创性的研究工作。《浪淘沙》又是否盛唐同名乐(唐·崔令钦《教坊记》有此曲)?唐《教坊记》收有齐言(七言四句)体《浪淘沙》,刘禹锡九首,白居易六首,皇甫松二首,司空图一首;杂言体(双片“五四七,七四”格)则创调于晚唐,吕洞宾(798一?年)和李后主李煜(937一978年)。丽江洞经乐中的《浪淘沙》则是笔者于1985年将南唐李后主李煜的同名杂言体(五四七,七四,双片)词进行填配研究,1993年大研古乐会晋京演出中和学术研讨会上得到音乐理论界的论证,一致认定它就是晚唐《浪淘沙》之音乐原型。丽江洞经音乐中“经腔”《八卦》,据专家们的论证是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二月,由唐玄宗,即李隆基皇帝御制并颁布的两首道乐之一,它们是《霓裳羽衣舞曲》和《紫微八卦舞(曲)》。前者早已失传,而后者的“音乐部分就是这个东西”,即1254年前的音乐还“活”在丽江。《山坡羊》也是唐朝的曲牌,但在丽江的《山坡羊》则被证明是元代的“北曲”(金、元时期用于北方的杂剧)。

  1989年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将元代张养浩(1270~1329年)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填入丽江的同名曲牌,与上述唐乐一道晋京,同样得到了认证。

  据考证,丽江洞经音乐中与承德离宫音乐传谱(文字谱)相同或近似的就有八首。

  它们之能得到保存,无疑是“无形文化遗产”中的最不易保存的部分——音乐的一大幸事。

  丽江大研纳西古乐会的老艺术家们对发掘、整理和弘扬诸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必将载入史册。目前,在丽江尚有较完整的九个乐会,吸收了一些年轻的学员,他们正努力继承传统,发扬传统。

希望对你有帮助

二、大型庆典古乐

大型庆典古乐:历史的回声与现代的传承

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传统艺术形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然而,古乐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之一,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大型庆典古乐作为古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更是以其磅礴的气势和深远的意境,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

大型庆典古乐,顾名思义,是一种在大型庆典活动中演奏的古乐形式。它通常用于庆祝国家的重要节日、庆典仪式等场合,如春节、国庆节等。这些庆典活动通常会邀请专业的古乐团进行演奏,以营造出一种庄重、热烈、隆重的氛围。

大型庆典古乐的特点之一是其磅礴的气势。这种气势源于古乐团的庞大阵容和演奏者们精湛的技艺。演奏时,古乐团通常会演奏气势恢宏的乐曲,如《十面埋伏》、《金蛇狂舞》等,以营造出一种激昂、奔放的情感氛围。同时,大型庆典古乐还注重乐曲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得人们在欣赏时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此外,大型庆典古乐还具有深远的意境。这些乐曲往往寓意深远,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例如,《高山流水》这首乐曲,通过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演奏,传达了古人对山水之间的向往和追求。而《渔舟唱晚》则通过描绘渔民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大型庆典古乐逐渐从一种单纯的娱乐形式转变为一种文化传承和交流的方式。许多古乐团开始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关注并学习古乐,使得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得以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总的来说,大型庆典古乐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了解和学习这种艺术形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可以激发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相关资源

对于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大型庆典古乐的信息,可以参考相关的书籍、文章、视频等资源。例如,可以搜索相关的关键词如“古乐”、“庆典音乐”、“传统音乐”等,以获取更多相关的信息。

三、大秦帝国里魏国公子昂所演奏的古乐叫什么?

大秦帝国里魏国公子昂所演奏的古乐叫小雅·鹿鸣。

魏昂,又称作“公子昂”,也写作“公子卬”,战国时期魏国的王族公子,魏惠王之弟,商鞅的老朋友。

秦孝公二十二年、魏惠王三十年(公元前340年),秦孝公采纳卫鞅的建议,派卫鞅率兵伐魏,这就是第五次河西之战,魏国使公子卬(魏昂)率兵迎战,最终受骗被俘。魏惠王被迫献河西部分土地求和。

与他相关事件马陵之战、河西之战。

四、斯卡布罗集市二胡如何演奏?

二胡演奏斯卡布罗集市可以用G调演奏

五、游古乐原诗?

不是游古乐原诗,而是乐游原,诗有:

1.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2.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

3.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乐游原》

六、华夏古乐介绍?

华夏古乐的复原与开发历程:

中西方音乐的异同\n音乐考古学和中原古代音乐文化的起源\n考古发现的骨笛、陶埙、陶鼓等史前音乐文物\n视频曲目:远古的回响\n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与青铜乐钟\n青铜乐钟的源与流\n诗经音乐与郑卫之音、\n磬、瑟、排箫等音乐文物\n视频曲目:诗经、郑风、子衿、\n 诗经、周南、关雎\n汉唐时期的歌唱艺术,文学与音乐\n弦歌千载的古琴与琴歌、\n中国传统音乐与文学的关系\n视频曲目:凤求凰\n唐代音乐文物与唐乐的开发\n中原清商乐传统,西域音乐的传入、\n琵琶、十三弦古筝的介绍、\n视频曲目:唐乐、瑞鹧鸪\n

七、古乐有什么来历?

音乐起源于劳动。劳动的进行,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发达,为音乐艺术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 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 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中国古代“诗歌”是不分的,即文学和音乐是紧密相联系的。

现存最早的汉语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篇当时都是配有曲调,为人民大众口头传唱的。而在古代,音乐家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士大夫们喜欢高雅的琴,认为独奏才更优雅。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同阶层的发展,各个地区,各个阶层都有了其不同的音乐文化。音乐更是成为各个阶层表达思想传达感情的最好工具。

八、古乐器哪个好学?

古乐器有很多种选择,每个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学习难度。然而,如果要选择一个好学的古乐器,我会推荐学习古筝。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音乐文化。它的音色优美动人,演奏技巧相对较容易掌握,适合初学者。

古筝的音域广阔,可以演奏各种风格的音乐,从古典到现代,从民族到流行。此外,学习古筝还可以培养耐心、专注力和音乐表达能力。总之,古筝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无论是对音乐爱好者还是初学者来说。

九、古乐府所有诗词?

答:古乐府所有诗词如下:

古乐府 [ gǔ yuè fǔ ]

指汉魏﹑两晋﹑南北朝的乐府诗。对新乐府而言。后人袭用旧题,有时也称'古乐府'。

古乐府·兰草自然香

[作者] 佚名 [朝代] 汉

兰草自然香,生于大道旁。要镰八九月,俱在束薪中。

古乐府

[作者] 释斯植 [朝代] 宋

早作西州行,暮作西州宿。杨柳忽风生,年年芳草绿。

古乐府

[作者] 司空图 [朝代] 唐

一叶随西风,君行亦向东。知妾飞书意,无劳待早鸿。

古乐府

[作者] 释斯植 [朝代] 宋

携君石上琴,弹我窗前月。月缺又还圆,谁能免离别。

古乐府

[作者] 晃冲之 [朝代] 宋

大星何历历,小星烂如石。掖垣崔嵬横紫微,十二羽林森北极。今夕何夕月谷没,虎抱空关龙厌直。峥嵘北斗著地垂,手去瓠瓜不盈尺。严陵醉卧光武傍,浮楂正值天孙织。王良挟策飞上天,传说空骑箕尾立。君不见茂陵弃子欲登仙,自将壮士终南边。忽然遭窘出玺绶,归来下诏除民田。阿瞒急示乘舆物,鲜卑仍弃珊瑚鞭。又不见古为垂堂戒华屋,敌国挟辀戎接毂。白龙鱼服误纲罗,孔雀金花被牛触。

古乐府

[作者] 释斯植 [朝代] 宋

青山叫子规,行人泪如雨。子规不肯归,行人不能去。

古乐府

[作者] 邵谒 [朝代] 唐

对酒弹古琴,弦中发新音。新音不可辨,十指幽怨深。妾颜不自保,四时如车轮。

不知今夜月,曾照几时人。

露滴芙蓉香,香销心亦死。

良时无可留,残红谢池水。

……

十、纳西古乐传承人?

和凛毅就是纳西族白沙细乐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和凛毅,男,纳西族,纳西族白沙细乐传承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凛毅,得家传,系统掌握全套曲调的演唱演奏,有较高的演奏技艺和鲜明的表演风格。多次举办培训班,二十年前开始组建乐队,其带领的白沙细乐民间乐队为国内外观众演出近千场,为白沙细乐的传承保护做出了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