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和游览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在很久以前的古代即已存在。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旅行和游览的活动兴起,同样居于世界的前列。
黄帝(公元前2717-2599年,中国远古时代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华夏民族的共主),“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乃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演绎了为了谋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江湖奔波。而在公元前的22世纪,最典型的旅行家大概要数黄帝的玄孙大禹了,他为了疏浚九江十八河,三过家门而不入,在开山导流的治水中,游览了神州的大好河山。
据历史文献的记载,红尘奔波中的旅游,应该就是春秋战国时代的老子和孔子二人了。老子传道,骑憨厚青牛浪漫西去,解释宇宙万物的“无为”演变;孔子讲学,带七十二弟子周游列国,传播“仁义”、“礼乐”的“德治教化”。随后开始的,还有苏秦,张仪的“连横合纵”游,演绎了针锋相对的“长短说”足迹。之后,秦始皇、汉武帝,兴师动众的登泰山、观沧海,凝聚民心中巡游天下;隋炀帝、乾隆帝,浩浩荡荡地寻欢乐,与民乐,显示国威中几下江南。
而汉朝足迹最远的国际旅游,应该就是张骞的西域之行了。出长安,经匈奴,西行至大宛,过康居,抵达大月氏,留恋在大夏,开辟从中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卓越的外交贡献,至今仍就被举世称道。到了唐代,旅游更是进一步的盛行。玄奘跋山涉水的西行取经,成就了佛教文化的华夏信论。李白、杜甫的南北漫游,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宋代欧阳修的心志袒露,留下了不朽的名篇《醉翁亭记》:“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而明朝时代的郑和七下西洋,将团队的旅行,更扬帆远航到了东非的海岸。伴随着大旅行家徐霞客的山川游历,一代武侠张三丰的足迹也踏遍了南北的峻岭。
虽然,五朝七代的平民百姓难得有远涉千山万水的潇洒,但也没有放弃去游览风光的悠闲机会。空暇之余,他们也会出来走走,以达调剂身心,放松自我的雅趣。如在唐代兴起,至今依旧流传的民间踏青春游,重阳登高以及庙会赶集等活动,一直精彩着人头数不清的涌动。“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如今的旅游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昔日,只有帝王将相、职业探险家才能踏步悠闲的地方,现在已经成了让人向往的热点。曾经,人迹渺茫,野兽出没的深山密林,现今也已然成了需要预约的遨游胜地。